從終端運營的調研情況來看,因為產品層面、市場層面、運營層面的多重因素,這一擔憂不無道理。
那么新能源物流車市場在終端的實際情況究竟如何?
一年內能否完成3萬公里?
我們先來說說較為理想的狀態,一輛純電動貨車在性能穩定,續航里程靠譜的情況下,一臺車行駛150公里,每個月的運營里程可達到4200公里(扣除每月1-2天的維護保養或者意外情況),那么3萬公里的運營時間要7個月才能完成。
以深圳市場為例,除了少數幾家運營商由于掌握了少數大客戶,在貨源充足,車輛性能穩定的情況下,運營里程每天可達100公里甚至200公里。
但實際的情況并沒有那么樂觀,不少運營公司由于貨源不穩定,一臺車每天運營只有幾十公里。另外市場上大部分屬于經銷商與租賃公司,將車輛將車輛租賃出去,其中不少承租對象是個體戶和企業單位,這種情況下,每天的運營的時間和里程很難保證,大部分每天不足100公里。那么這部分車輛一年之內完成3萬公里的里程還是十分困難。
另外有不少運營商吐槽,目前因為車輛性能不過關,續航里程的問題,車輛出現故障趴窩,維修周期少則動輒1-2天,長則一個月甚至數月。另外因為車輛載貨上路,城區路況的特殊性,電動貨車的實際續航并不能滿足運營需要,經常需要補電,另外充電時間太長等等上述因素都大大影響車輛實際的運營里程。
完成3萬公里為何很難?
這其中除了上述產品本身的問題,包括上述已經提到的性能與續航里程、以及價格偏高等因素。很大程度是還有市場因素。
目前純電動物流車主要應用于城配領域,這一領域魚龍混雜,貨源零散,細分市場繁雜等等的特點,使得不少運營商或者租賃方的車輛往往每天運營幾十公里或者100公里后就沒貨可拉。
目前有少數幾家運營商堅持下來,并且掌握了穩定的客戶與貨源,運營情況來看,每天運營里程達到150公里并不是問題。
這類運營商的核心在于掌握了幾家大客戶,有穩定穩定的貨單量,每天有固定的業務與股固定的路線,將幾家客戶合理配置,車輛可以一天十幾個小時持續運營。